发新贴回复
返回列表1

查看:12129     * 贴子主题:康王是谁?康王城又在哪里?

靓妹:爱小小梦



积分:45
注册:2020-05-29
沟通:
Post By:2020/5/29 10:16:26
美人梳洗处,遗迹到今闻。
晓月悬妆镜,晨鬟飞缘云。
当年环佩随宫辇,花径歌楼开笑眼。
云雨荒台恨已深,千秋荡为田家产。

这首《康王城梳洗楼》是2020年3月25日《半岛都市报》刊载一篇记者文章《即墨区古城迹:皋虞古城有座梳洗楼》引用杨氏族人的一首诗。但该文有三处错:一是,《崂山续志》的编着者是黄肇颚而非周铭旗;二是,《康王梳洗楼》诗的作者是杨嘉祜而非杨兆鲲;三是,今即墨区的皋虞古城遗址不是康王城遗址。

《崂山续志》的作者是黄肇颚则不必论证。黄肇颚是清光绪年间人,与周铭旗同时代,是同学好友,周铭旗为该志写过一篇序言。

杨兆鲲,字云举,号巨屏,天启辛酉(1621)恩贡,初受安徽亳州判,亲政爱民,亳众立生祠祀之,政绩载《处州府志》,勋绩载郡县人物志,着有《谵斋集》。杨兆鲲是杨盐的孙子,甚得杨盐钟爱。前文已有述及,他是《题贞女台》诗作者杨铭鼎的祖父,《即墨节妇考》作者杨玠的曾祖父。东皋虞村杨姓为杨兆鲲后人。

杨嘉祜,字见素,庠生。祖父杨舟,即载轩子。杨嘉祜善诗,有祖父遗风,是一位苦吟诗人。杨玠《清溪文集》中有《见素公传》,讲了他两个有趣的故事:杨嘉祜曾在别村学馆中教学,一次骑自己的健驴回家,他一边走一边在驴背忘情苦吟,小健驴呱呱叫个不停,惹得他很是烦躁。此时,正好对面有一个老汉赶着一头老牝驴缓慢地走来,他上前自愿与人交换,欣然以为得计。健驴又称叫驴,驴只有公驴叫唤,老牝(母)驴温顺,不叫唤,这样就不能干扰他的诗思了。另一次赴馆时,主人村侧的田园里杏花盛开,引人入胜。他进园中看花,将驴拴在树下,流连其中,徘徊长吟,直到薄暮,步行走回学馆,竟然把驴给忘了。多日后要从学馆回家才想起自已的驴,回林中寻找,驴已毙命,并沦为鸢鸟的食物了。由此可见他的书生意气。

杨嘉祜的诗集有《叩瓦缶集》一卷,该书手抄本现藏于南京图书馆,即墨杨氏“务本堂书屋”存有影印本。《康王梳洗楼》一诗即收入《叩瓦缶集》中。普东杨家村杨姓为杨嘉祜的后人。

黄肇颚的《崂山续志》的确是将《康王城梳洗楼》诗附于皋虞之后,作者标为杨兆鲲,这是黄肇颚有误。文中说:“皋虞,汉置县,距邑东五十里,汉谏议大夫王吉故里也……武帝封康王寄子焬侯建于此,在位九年,传世五侯。今巍然存者,王公祠墓在焉,而刘氏微矣。相传旧有康王城,今杳矣”。他说汉武帝封了康王刘寄的儿子刘建在皋虞,为焬侯,刘建在这里在位九年,传了五世,这不错。但是只有胶东王刘寄死后谥“康”,民间因俗称刘寄为“康王”,刘寄身后承袭的胶东王和分封其它地方的列侯,都不能再称康王,所以说即墨皋虞有康王城不确。黄肇颚也只说是民间相传,他并没肯定。

康王城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即墨故城,在平度市古岘镇朱毛村,战国时期,着名的田单火牛阵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,那时还没有康王刘寄,还不能称做康王城。即墨故城初为齐国之邑,为齐国初年兼并莱子国后所建,春秋时期即墨大夫朱毛居于此,因称朱毛城。公元前221年,秦扫平六国,统一天下,实行郡县制,即墨设定为县,即墨城为胶东郡的“郡治”。秦亡,楚汉相争之际(公元前206年)项羽徙田市为胶东王,即墨故城又成为胶东国的国郡。西汉初年(公元前153年),汉景帝刘启封刘彻为胶东王,刘彻当时年仅四岁,并未到即墨就国,七岁选为太子,刘彻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武帝。公元148年,汉景帝又封刘彻的异母弟弟刘寄为胶东王,刘寄死后谥“康”,因此民间称刘寄为康王,这就是康王城的来历。

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明,即墨故城规模宏大,分内城外城,外城南北长10华里,东西宽5华里,有金銮殿、梳妆台(梳洗楼)、点将台、东西仓、贮货湾等殿堂设施。当年城东门与小沽河相连。杨铭鼎《题贞女台》诗开首“朱毛城外水茫茫,朱毛城下野草黄。汉王城廓尽丘墟,行人只叹贞女良。”其中的汉王城与朱毛城是同一座城,“水茫茫”指小沽河水。尾句“请看台下口碑诵,谁说当年有康王”即是将朱毛城指为康王城。

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是刘寄母亲王儿姁的亲姐姐,所以汉武帝刘彻与康王刘寄既是异母兄弟又是姨表兄弟,关系很不一般。班固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》:“胶东康王寄以孝景中二年立,二十八年薨。淮南王谋反时,寄微闻其事,私作兵车镞矢,战守备,备淮南之起。及吏治淮南事,辞出之。寄于上最亲,意自伤,发病而死,不敢置后。于是上闻寄有长子贤,母无宠,少子庆,母爱幸,寄常欲立之,为非次,因有过,遂无所言。上怜之,立贤为胶东王,奉康王祀,而封庆为六安王,王故衡山地。胶东王贤立十五年薨,谥为哀王。子戴王通平嗣,二十四年薨。子顷王音嗣,五十四年薨。子共王授嗣,十四年薨。子殷嗣,王莽时绝”。

淮南王谋反时,刘寄有所觉察,也在暗中筹备响应,淮南王案发,刘寄的小动作被察觉,惊恐而死,但汉武帝并没有追究,大概刘寄的儿子们都是无辜的,便封了刘寄的长子刘贤为胶东王,奉刘寄之祀,又封他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,管辖原衡山国故地。胶东王传了五世,到王莾纂权时被废。刘寄的另3个儿子则均被封为列侯,这便是皋虞侯刘建、魏其侯刘昌、祝北侯刘延年。刘寄死后埋在即墨故城北的六曲山上,其后五世胶东王都埋在六曲山,这里是山东最大的古墓群。刘寄在胶东为王17年,建墓就用了10年时间,所以康王坟财富相当雄厚,有“打开康王坟,山东不受贫”的民间谚语。
老子有钱有势,儿子任性叛逆,即墨话叫“轴”。传说康王的儿就是个犟种,老子说的话他偏要反着来。“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,让他打狗他偏去打鸡”说的就是康王的儿。传说康王生前看中了山下的一处地方,选为自己的墓地,他想,如果对儿子说自己死后要埋在这里,儿子注定不能照办,于是,就在弥留之际将儿子叫到跟前,对儿子说,死后让儿子将他埋在山顶。康王咽了气,儿子想,自己这一辈子都没听老爹一句话,这次就依老爹一回吧。就按康王说的埋到了山顶。“康”与“糠”谐音,葬在山顶,遇风一吹就跑,所以荣华富贵没有万古千秋传下去。

其实这都是老百姓的附会,刘寄死后谥“康”,才被称为康王,他生前怎么知道会遇风一吹就跑呢。刘寄来即墨没几年就为自己选了墓地,大兴土木,修陵墓就用了10年,选址在哪儿,他的儿子怎么能说的算呢!
<<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>>
返回列表1
Powered by ShuzirenCms © 2003-2024 Shuziren.Com ,All rights reserved.
Processed in 0.01073 second(s)